拼音zhuō dāo
注音ㄓㄨㄛ ㄉㄠ
詞性動(dòng)詞
⒈ ?《世說新語·容止》記載,曹操叫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見匈奴來使,自己持刀站立床頭。后因稱代人作文或頂替人做事為“捉刀”
例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世說新語·容止》
英ghost-write;
⒈ ?參見“捉刀人”。參見“捉刀人”。
引曹操 將接見 匈奴 來使,自以為形陋不足以雄遠(yuǎn)國(guó),使 崔季珪 代,自己捉刀立床頭。會(huì)見完畢,使人問 匈奴 使:“魏王 何如?”
使答:“魏王 雅量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見《太平御覽》卷四四四引 晉 裴啟 《語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唐 劉知幾 辨其非事實(shí)。見《史通·暗惑》。后因稱代人作文或頂替人做事為“捉刀”。 清 徐述夔 《八洞天·補(bǔ)南陔》:“弱筆豈堪捉刀,還須先生自作。”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十:“﹝ 許三多 ﹞于歸后,為其壻捉刀。作試帖詩(shī)甚工。女子能詩(shī)者多,能為試帖者頗少。”
⒉ ?借指衛(wèi)士。
引《資治通鑒·齊武帝永明二年》:“舊制:諸王在都,唯得置捉刀左右四十人。”
胡三省 注:“捉刀,執(zhí)刀以衛(wèi)左右者也。”
⒈ ?本指三國(guó)時(shí)曹操自以為形陋,不足以雄遠(yuǎn)國(guó),乃使崔季珪代見匈奴使者,而自己捉刀立于床頭,假冒侍衛(wèi)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后稱替人作文章或代人做事為「捉刀」。
例如:「雖然你的文筆極佳,但也不可幫好友捉刀。」
近代筆
1.《懺悔無門·慈善家李春平的曠世情緣》是李春平請(qǐng)人捉刀的自傳。
2.吳鐵起先還以為這是馮夫人捉刀代筆搞來的假材料,不料翻出歸檔的原卷宗一看,材料確系肖潔筆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