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òng zhuó
注音ㄓㄨㄥˋ ㄓㄨㄛˊ
繁體重濁
⒈ ?濃重渾濁。謂聲音低沉粗重。猶言不清白,糊涂。謂字體臃腫鄙俗或文字繁冗凝滯。
⒈ ?濃重渾濁。
引《淮南子·天文訓》:“宇宙生氣,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
魯迅 《準風月談·喝茶》:“去買了二兩好茶葉……卻不料鄭重其事的來喝的時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著的粗茶差不多,顏色也很重濁。”
⒉ ?謂聲音低沉粗重。
引《世說新語·輕詆》“何至作老婢聲” 南朝 梁 劉孝標 注:“洛 下書生詠音重濁,故云老婢聲。”
茅盾 《子夜》十四:“他的聲調很急促,很重濁,顯然他把眼前這件事看得很嚴重。”
⒊ ?謂字體臃腫鄙俗或文字繁冗凝滯。
引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十五:“開元、天寶 以后,﹝字體﹞變為肥厚,至 蘇靈芝 輩,幾於重濁。”
金 王若虛 《史記辨惑七》:“自 園(李園 )用事以下,冗復重濁,殆不可讀。”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七節:“同一風氣中成長起來的書家, 蘇靈芝 字肥而重濁, 顏真卿 字肥而健壯,人品不同,書品也不同。”
⒋ ?猶言不清白,糊涂。
引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三折:“俺生活不重濁,不住的運水提漿,炊盪時燒柴撥火。”
1.粗糙重濁的噪音或根本沒有,或難以覺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