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òng nù
注音ㄓㄨㄥˋ ㄋㄨˋ
繁體眾怒
⒈ ?眾人的憤怒。
例眾怒難犯。
英public wrath;
⒈ ?眾人的憤怒。
引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上知眾怒如是,故益信之(指 顧少連 ),而竟不大用。”
宋 歐陽修 《重讀<徂徠集>》詩:“我欲犯眾怒,為子記此冤。”
宋 范仲淹 《與韓魏公書》:“初兩制定上,已一二十度修寫,犯他眾怒,思慮太過,凝滯久之。”
⒈ ?群眾的憤怒。
例如:「他的賣國行為,引起眾怒。」
近公憤
1.中國官僚和許多普通民眾怒火中燒:西方敵對勢力恣意妄為,他們又一次妄圖阻撓中國的崛起。
2.據當地媒體報道,法國總統薩科齊近日在法德邊境阿爾薩斯地區講話時,誤稱自己正在德國,引發眾怒。
3.石振強非常清楚,此刻,自己唯一能夠做的只能是丟卒保帥了,否則的話一旦惹了眾怒或者被柳擎宇抓住把柄,傳揚出去對自己沒有好處。
4., 土改時,群眾發動起來了,從前不可一世的土豪劣紳知道眾怒難犯,不得不低頭認罪。
5.跨年夜上海外灘發生踩踏事件后,在網友以各種形式表示哀悼時,實名認證為珠海市斗門蓮溪中學一級教師的劉興亮卻在微博發出“死得好”的言論,立即引發眾怒。
6.無涯觀主的行為引起了眾怒,幾乎在場的所有前輩都開口斥責,就連晚輩也是以鄙夷的目光,審視他們師徒三人,無論怎樣今日之后,無涯觀可謂是丑名遠播。
7.一百零三、媒體在報道依據正當程序所作判決方面有很多問題,其間,依正當程序所作的判決往往給人以法院讓罪犯逍遙法外的印象而觸犯眾怒,帕克意識到,依據正當程序作出的判決是經不起檢驗的,它受制于司法和立法的細微變化,依正當程序所作的判決從間接和略顯新奇的角度使得對罪犯的刑事制裁更為公眾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