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ì bìng jiù rén
注音ㄓˋ ㄅ一ㄥˋ ㄐ一ㄡˋ ㄖㄣˊ
成語解釋
治病救人
⒈ ?原義是指治療疾病,挽救生命,現在多用來比喻有針對性的批評人的缺點錯誤,促使其改過。
英cure the sickness to save the patient;
⒈ ?比喻批評別人的缺點、錯誤,幫助他改正。
引毛澤東 《整頓黨的作風》:“對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決不能采用魯莽的態度,必須采用‘治病救人’的態度,才是正確有效的方法。”
陳登科 《風雷》第一部第五九章:“我們應該抱著治病救人的態度來幫助他,挽救他。”
1.我們應該愛人以德,以治病救人的態度去幫助犯錯誤的同志。
2.但要控制益處罰的力度,不要把人一棍子打死,不克不及逼走廚師,而是“小懲大誡,治病救人”,以處分催促廚師組改動立場。
3.治病救人比喻幫助犯錯誤的人改正錯誤。
4., 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遵循正確的指導方針陶鑄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遵循正確的指導方針,他把這些方針概括為:為黨的中心任務服務的根本方針,“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基本方針和疏導為主的策略方針。
5.同志犯了錯誤,我們不應歧視,應當以治病救人的態度,給予幫助。
6.對于犯錯誤的同志,包括犯了嚴重錯誤的同志,我們都要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
7., “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是****席在深刻總結了中**內斗爭經驗的歷史基礎上提出來的,實行這一方針能夠達到既能弄清思想、又能團結同志這樣兩個目的。從此,使黨的建設更加興旺發達。
8.同志犯了錯誤,我們不應歧視,應當以治病救人的態度,給予幫助。
9.對犯錯誤的同志應當抱著治病救人的態度,真心誠意地幫助他們。
10.衛生系統單位的職責,在治病救人外,還應傳播講究衛生、愛護環境、維護健康的理念,在文明衛生方面應該堪為表率,教書育人的學校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