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ēn liè
注音ㄓㄣ ㄌ一ㄝˋ
繁體貞烈
詞性形容詞
⒈ ?剛正而有節操,寧死不屈。
英ready to die to preserve one's chastity;
⒈ ?亦作“貞列”。亦作“貞栗”。謂剛正有志節。常用以贊美守節不辱的剛強女子。
引《晉書·儒林傳·范弘之》:“既當時貞烈之徒所究見,亦后生所備聞。”
唐 劉知幾 《史通·品藻》:“案 劉向 《列女傳》載 魯 之 秋胡 妻者,尋其始末,了無才行可稱,直以怨懟厥夫,投川而死。輕生同於 古冶,殉節異於 曹娥,此乃兇險之頑人,強梁之悍婦,輒與貞烈為伍,有乖其實者焉。”
《劉知遠諸宮調·知遠別三娘太原投事》:“自古及今,罕有這婆娘,貞列賽過 孟姜。”
清 吳偉業 《臨江參軍》詩:“臨江 髯參軍,負性何貞栗;上書請賜對,高語爭得失。”
一本作“貞烈”。 洪深 《申屠氏》第四本:“董昌 豎起雙眉,原要責備 申屠女 不能貞烈、從一而終。”
⒈ ?堅守節操,寧死不屈。
引唐·杜甫〈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琎〉:「好學尚貞烈,義形必霑巾。」
1.這也難怪,虎族少女性情貞烈,脾氣暴躁,很是難以馴服,男人還就喜歡這樣貞烈的女子,一時間虎族少女被炒上了天價,可算是一個開門紅。
2.我的隨性貪玩遇上你的單純貞烈,實在是一種罪孽,你為我而死,我卻不是為你而生,我從來沒有愛過你,而你對我,卻付出了所有的愛。蔣家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