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é bì sān gōng
注音ㄓㄜˊ ㄅ一ˋ ㄙㄢ ㄍㄨㄥ
成語解釋
折臂三公
⒈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人有相羊祜父墓,后應出受命君。
⒈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術解》:“人有相 羊祜 父墓,后應出受命君。
引祜 惡其言,遂掘斷墓后,以壞其勢。相者立視之曰:‘猶應出折臂三公。’俄而 祜 墜馬折臂,位果至公。”
后以“折臂三公”為大臣墜馬之典。 唐 劉禹錫 《秘書崔少監墜馬長句因而和之》:“上車著作應來問,折臂三公定送方。”
宋 蘇軾 《戲周正孺》詩之一:“折臂三公未可知,會當千鎰訪權奇。”
⒈ ?晉代人羊祜,有相士看了他父親墳墓的風水后,預言羊祜將做高官。羊祜聽了很厭惡,于是損壞墳墓來破解風水。但相士仍說他將成為折斷手臂的高官。后羊祜果然墜馬折臂,且位至三公。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后用以指羊祜。
引唐·劉禹錫〈秘書崔少監見示墜馬長句因而和之〉詩:「上車著作應來問,折臂三公定送方。」
1.有的一捆多三、四斤,有的一捆少二、三斤,折臂三公,每捆就按二十斤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