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猶迎接。
引唐 元稹 《沂國公魏博德政碑》:“至則迎迓承奉。”《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前日枉顧,有失迎迓。”郭沫若 《屈原賦今譯·離騷》:“九嶷 的女神繽紛地前往迎迓。”
⒈ ?迎接。
引《三國演義·第八回》:「候呂布至,允出門迎迓,接入后堂,延之上坐。」《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季年兄,前日枉顧,有失迎迓,承惠佳作,尚不曾捧讀。」
1.團長用震撼人心的嗓音喊道,這聲音對他暗示歡樂,對兵團暗示森嚴,對前來校閱閱兵的首長暗示迎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