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ì jūn
注音一ˋ ㄐㄨㄣ
繁體義軍
⒈ ?義師。
⒉ ?古代統治階級或民間臨時組合起來的部隊。
⒈ ?義師。
引《晉書·桓玄傳》:“義軍乘風縱火,盡鋭爭先, 玄 眾大潰。”
唐 杜甫 《悲陳陶》詩:“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⒉ ?古代統治階級或民間臨時組合起來的部隊。
引《資治通鑒·后晉高祖天福元年》:“詔大括天下將吏及民間馬;又發民為兵,每七戶出征夫一人,自備鎧仗,謂之義軍。”
宋 馬令 《南唐書·節義傳》:“周 人來侵 淮 南,民自相結為隊伍,以拒 周 師,謂之義軍。”
⒈ ?仗義興起,以除暴安良為目的的軍隊。元·張國賓也作「義兵」、「義旗」、「義師」。
引《薛仁貴·楔子》:「打聽的絳州出其黃榜,招聚義軍好漢,我有心待投義軍去。」
近義兵
反王師
1.他們四人皆為丘逢甲義軍的得力部將,在湖口之戰、新竹保衛戰、彰化八卦山之戰、曾文溪之戰中英勇作戰,先后壯烈犧牲。
2.王仙芝此時放眼望去,義軍除了自己以外,已經沒有一個活口,已在和官兵的交戰中全部壯烈犧牲,卻無一人屈膝投降。
3.李自成領導的起義軍,每到一處就除暴安良,穩定人心,因此,深得人民愛戴。
4.林沖最后逼上梁山做了義軍頭目。
5.無奈之余,金吾將軍張直方率群臣迎義軍于灞上,黃巢乘御用金攆,內著細甲外披杏黃戰袍,后又眾將保駕昂然而入。
6.戰場上金鼓齊鳴,殺聲震天,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把明朝官軍打得落花流水。
7.熊文燦、楊嗣昌在鎮壓起義軍的戰爭中指揮無效,連遭敗績,大明損兵折將,消耗甚慘。
8.起義軍對窮苦百姓的同情和對為富不仁者的反感越來越強烈。
9.李自成領導的起義軍,每到一處就除暴安良,穩定人心,因此,深得人民愛戴。
10.為抵御金兵入侵,許多中原豪富之家破家為國,傾其所有捐獻出金銀無數,在沒有接應到義軍的情況下,被秘密的儲運到了這座金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