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ī huī ér jiù
注音一 ㄏㄨㄟ ㄦˊ ㄐ一ㄡˋ
成語解釋
一揮而就
繁體一揮而就
詞性動詞
⒈ ?形容人才思敏捷,詩賦文章一動筆就寫成:下筆千言,一揮而就。
⒈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薦舉不捷》:“﹝ 王璘 ﹞復為鳥散餘花落詩二十首,援毫而就。時忽風雨暴至,數幅為迴飈所卷,泥滓沾漬,不勝舒卷。
引璘 曰:‘勿取,但將紙來!’復縱筆一揮,斯須復十餘篇矣。”
后因以“一揮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動筆就寫成。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七:“貢父 急引疾而出, 東坡 一揮而就,不日傳都下。”
《紅樓夢》第三七回:“黛玉 道:‘你們都有了?’説著,提筆一揮而就,擲與眾人。”
葉圣陶 《未厭集·某城紀事》:“但是常務委員 應松厓 等他不及,自己一揮而就,書也沒有翻。”
⒈ ?形容才思敏捷,落筆成章。也作「一揮而成」。
引《警世通言·卷六·俞仲舉題詩遇上皇》:「俞良領旨,左右便取過文房四寶,放在俞良面前。俞良一揮而就,做了一只詞。」
《紅樓夢·第三七回》:「黛玉道:『你們都有了。』說著,提筆一揮而就,擲與眾。」
1.圖案一揮而就,魚兒在水中暢游,大雁在空中飛翔,龍鳳在時空中高舉著自由的大旗。
2.由于他平時喜歡在寫作上下功夫,所以不管寫什么文章都可以信手拈來,一揮而就。
3.真話最好說,一揮而就,怎樣表達都是真的。
4.她不假思索,提起筆來一揮而就。
5.他沉思片刻,一揮而就,一只栩栩如生的蝦便躍然紙上。
6.章具豪放不羈之才,行文如天馬行空,恣意馳騁,連下聯中重用兩“心”字亦未加注意,可能是秉筆憤書,一揮而就所致。
7.好的文學家要有下筆千言,一揮而就,語氣輕重,絲絲入扣的本事。
8.他沉思片刻,一揮而就,一只栩栩如生的蝦便躍然紙上。
9.他沉思片刻,一揮而就,一只栩栩如生的蝦便躍然紙上。
10.由于他平時喜歡在寫作上下功夫,所以不管寫什么文章都可以信手拈來,一揮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