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ài fāng
注音ㄨㄞˋ ㄈㄤ
詞性名詞
⒈ ?山名。即嵩高。五岳之一。外地;遠方。指向門外。
⒈ ?山名。即 嵩高。五岳之一。
引《書·禹貢》:“熊耳 外方 桐柏,至于 陪尾。”
孔穎達 疏:“嵩高 山在 穎川 嵩高縣,古文以為 外方山。”
⒉ ?外地;遠方。
引《南齊書·王琨傳》:“外方小郡,當乞寒賤。”
唐 黃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詩之二:“來時走馬隨中使,到日援毫定外方。”
《三國演義》第五回:“沛國 譙 人 夏侯惇,字 元讓,乃 夏侯嬰 之后;自小習槍棒;年十四從師學武,有人辱駡其師, 惇 殺之,逃于外方。”
⒊ ?指向門外。
引《云笈七籤》卷十一:“列位次坐向外方。”
⒈ ?外面。
近外路 外鄉
⒉ ?遠方、外地。
引《南史·卷三二·王弘傳》:「外方小郡,當乞寒賤,省官何容復奪之。」
《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萬雪齋請諸位吃著說道:『像這樣東西,也是外方來的。』」
1.十年前,因公出訪的官員愛好出國游多多少少是因為這一經歷很有面子,出行費用由國家或者公司承擔,或者由中外合資的外方承擔。
2.以快步執行斜橫步的目標:在于展現對角線運動時流暢的縮短快步與與比肩內更大的曲繞,當內外方前、后肢交叉越過時要維持平衡與彈力。
3.近代中國海關雇用洋員,首先是由于外方的逼迫和誘導。
4.潘光旦對于自己在寢室門外方便被記過一事,不但絕不諱言,而且奔走相告——簡直抵得上魏晉人的捫虱而談。
5.潘光旦對于自己在寢室門外方便被記過一事,不但絕不諱言,而且奔走相告——簡直抵得上魏晉人的捫虱而談。
6.因為,這將意味著降低各種金融貿易壁壘,準許外方進入中國的證券市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