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謂托物以寄諷諭之意。
引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延年 《五君》忽自秀於它作,如‘沉醉似埋照,寓辭類托諷’。”按,《文選·顏延之<五君詠>》作“託諷”。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若 權文公 所論‘池塘’、‘園柳’二語,托諷深重,為 廣州 之禍張本。”
⒈ ?借他事以抒表己意。
例如:「這篇文章表面頌古,實則借古喻今,托諷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