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見“惕厲”。
⒈ ?心存儆惕而自我激勵。
引《明史·卷二四·莊烈帝本紀二》:「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勤惕勵,殫心治理。」
例如:「亡國的少康,不斷的惕勵自己,最后終于雪恥復國,復興了夏朝。」
1.、富歲子弟多賴,正需要聞雞起舞的精神來惕勵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