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iě jí lí
注音ㄊ一ㄝˇ ㄐ一ˊ ㄌ一ˊ
繁體鐵蒺藜
⒈ ?蒺藜狀的尖銳鐵器。戰時置于路上或水中,用以阻止敵方人馬前進。
⒈ ?蒺藜狀的尖銳鐵器。戰時置于路上或水中,用以阻止敵方人馬前進。
引《六韜·軍用》:“狹路微徑,張鐵蒺藜,芒高四寸,廣八寸,長六尺以上,千二百具。”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戎容兵械·鐵蒺藜》:“諸葛亮 與 司馬懿 相持於 武功 五丈原。亮 卒, 懿 追之。 亮 長史 楊儀 多布鐵蒺藜。”
《水滸傳》第六八回:“吳用 止住,便教軍馬就此下寨,四面掘了濠塹,下了鐵蒺藜。”
⒈ ?一種古代軍用的障礙物。以尖銳的三角形鐵片聯綴成串,形若草本植物蒺藜,通常布置于道路上或淺水中,用以阻止敵人的侵入。
引《武備志·兵訣評·六韜·虎韜·軍用》:「狹路微徑張鐵蒺藜,芒高四寸,廣八尺、長六尺以上,千二百具。」
《水滸傳·第四七回》:「更兼死路里,地下埋藏著竹簽、鐵蒺藜。」
⒉ ?武器名。古代武俠所用的一種金屬帶刺的暗器。
1.鐵蒺藜一種上面有四個鐵釘而且總有一個鐵釘向上的鐵球,用來阻礙騎兵或步兵部隊前行;鐵蒺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