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òng tài zǔ
注音ㄙㄨㄥˋ ㄊㄞˋ ㄗㄨˇ
⒈ ?即“趙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涿州(治今河北涿州)人。后周時任殿前都點檢,執掌兵權。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國號宋,都東京(河南開封)。先后攻滅荊南、湖南、后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并加強對北方契丹的防御。削奪禁軍將領和藩鎮兵權,派文臣帶京官銜到各州去做長官,遣使臣分掌地方財政以加強中央集權。設副相(參知政事),由樞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財,以分散宰相權力。選精壯地方兵為中央禁軍,以削弱地方兵力。立更戍法,使兵將不相知,以防將領擁兵自重,結束了唐朝后期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
⒈ ?帝號。宋朝開國君主。參見「趙匡胤」條。
英語Emperor Taizu of Song, posthumous title of the founding Song emperor Zhao Kuangyin 趙匡胤|趙匡胤 (927-976)?, reigned from 960
德語Song Taizu (Eig, Pers, 927 - 976)?
1.一百十七、自宋太祖開國以來,為開言路,即準許諫官風聞奏事,且可不負言責,尤其對于執政的宰相,是一種制衡作用,免其專擅奪權。
2.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之后,給了石守信等開國功臣巨額的財富,后人為了爭奪這筆寶藏而陷入爭斗。
3.宋太祖頒布了“盜竊律”以后,就采取殺雞駭猴的辦法,先懲辦了商河縣的李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