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ū mì yuàn
注音ㄕㄨ ㄇ一ˋ ㄩㄢˋ
繁體樞密院
⒈ ?官署名。五代后梁時設崇政院,后唐改稱樞密院,宋代沿置,掌軍事機要、邊防等,為最高國務機關之一。遼代設北樞密院,相當于兵部;南樞密院,相當于吏部;漢人樞密院,管理漢族地區兵馬。元代樞密院掌軍機、邊防、宮廷禁衛等,戰時設行樞密院,掌一方軍政。明代廢止。
⒈ ?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主管官稱樞密使。 五代、后梁 建崇政院,以崇政使知院事。 后唐莊 宗 同光 元年改為樞密院,以樞密使知院事與宰相共秉朝政,文事出中書,武事出樞密。 宋 代與中書省分掌軍政,號為“二府”。 遼 分置北樞密院(相當兵部)、南樞密院(相當吏部)及 漢 人樞密院(掌 漢 族地區兵馬)。 元 代樞密院主管軍事機密、邊防及宮廷禁衛等事。 明太祖 改置大都督府,樞密院遂廢。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十二》、《續文獻通考·職官六》。
⒈ ?一種古代官署。掌管國家機要政務。創始于唐中葉,掌出納帝命。宋代與中書省并稱為「兩府」,掌兵權;明初廢。
1.灑家這一躲便是三年,近日聞聽圣上赦了俺的罪行,俺趕忙籌措了一擔財物要去東京樞密院打理,看能不能官復原職,莫要辱沒了祖上的名聲。
2.試圖指導私人以何種方式運用其資本的政治家,不僅是其本人在瞎勞神,也是在僭取一種無論如何也不能安心地授權給樞密院和參議院的權力;由一個愚蠢和專斷到幻想自己是適于行使這種權力的人掌握它,是再危險不過的了。
3.試圖指導私人以何種方式運用其資本的政治家,不僅是其本人在瞎勞神,也是在僭取一種無論如何也不能安心地授權給樞密院和參議院的權力;由一個愚蠢和專斷到幻想自己是適于行使這種權力的人掌握它,是再危險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