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í dà tǐ
注音ㄕˊ ㄉㄚˋ ㄊ一ˇ
繁體識大體
⒈ ?懂得事情的要領或有關大局的道理。
⒈ ?懂得事情的要領或有關大局的道理。
引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理既切至,辭亦通暢,可謂識大體矣。”
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善撲營》:“其后 文遠皋寧 任金吾時,以其賤卒不宜近上前,因奏罷之,人稱其識大體云。”
聞一多 《演講錄·八年的回憶與感想》:“這年頭愈是年輕的,愈能識大體,博學多能的中年人反而只會挑剔小節(jié)。”
⒈ ?明白事理,能顧全大局。
例如:「他年紀雖輕,卻能識大體,不恣意妄為。」
1.只是借錢,卓嵐也自然不會不識大體的來阻止,幾位年輕人的表現(xiàn)不像是差錢的主,想來即使賭垮了,也不至于坑了施遠的這點小錢。
2.在一個四億五千萬人的中國里面,進行歷史上空前的大革命,如果領導者是一個狹隘的小團體是不行的,黨內(nèi)僅有一些委瑣不識大體、沒有遠見、沒有能力的領袖和干部也是不行的.
3.不識大體的人會吃虧的。
4.或許對于這些不識大體,整天勞作的漁民來說,真正能激起他們反抗的除了海神和肚子,其他的都不重要。
5.她這樣顯得鐘離梓瑜無事生事端,不識大體,可誰都明白,柳姨娘是個面熱心冷的主兒。
6.為成就大事,區(qū)區(qū)小辱有何不能承受?爾等若如此不識大體,就當某看錯了你們!
7.上斥為不識大體,仍諭內(nèi)監(jiān)在外生事者聽人責懲。
8.臣妾福薄,自問姿色有一點,但是已經(jīng)年老色衰,又小氣善妒,不識大體,恐怕承擔不起皇上的厚愛。
9.膳堂里早已坐滿了人,看上去都相貌端正,靜靜的坐在位置上一聲不吭,玉塵不是個不識大體之人,看到如此肅靜的環(huán)境,就咽下了心中的問題。
10.他很不識大體,經(jīng)常在宴席上喧賓奪主,搶盡主人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