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ú zǐ niú
注音ㄖㄨˊ ㄗˇ ㄋ一ㄡˊ
成語解釋
孺子牛
詞性名詞
⒈ ?兒童游戲時牽著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
英an adult dressed up as an ox in a children’s game;
⒉ ?比喻甘愿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人。
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詩。
英a man who is willing to serve the people;
⒈ ?荼,齊景公 庶子。后借喻甘為人民服務的人。
引《左傳·哀公六年》:“女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
杜預 注:“孺子, 荼 也。 景公 嘗銜繩為牛,使 荼 牽之, 荼 頓地,故折其齒。”
魯迅 《自嘲》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郭小川 《登九山》詩:“人在變,思想在變,多少英雄甘為孺子牛。”
⒈ ?孺子指春秋時齊景公的兒子荼,因景公曾銜繩假扮為牛,使荼牽行,故稱為「孺子牛」。典出《左傳·哀公六年》。后比喻父母疼愛子女或甘愿做公仆,為群眾服務的人。
1.使得他對阿Q們既“怒其不爭”,又深切地“哀其不幸”,既“橫眉冷對千夫指”,又“俯首甘為孺子牛”;“曾驚秋肅臨天下”,卻“敢遣春溫上筆端”。
2.而唯有保持“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真心,“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決心,“無私奉獻、不計得失”的公仆情懷,才是抵御誘惑、永葆幸福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