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ǐ fū zhī yǒng
注音ㄆ一ˇ ㄈㄨ ㄓ ㄩㄥˇ
成語解釋
匹夫之勇
⒈ ?不用智謀,只憑個人的勇氣。
例匹夫之勇,可一戰(zhàn)而擒也。——《后漢書·荀彧傳》
英animal courage; reckless courage; foolhardiness;
⒈ ?謂不用智謀,單憑個人血氣的勇氣。
引《國語·越語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也。”
《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 喑噁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晦菴 解‘小不忍’之義曰:‘……慈愛而無斷,婦人之仁也;果敢而輕發(fā),匹夫之勇也。’”
《水滸后傳》第三三回:“不可使匹夫之勇,懊悔無及。”
⒈ ?語出指有勇無謀的血氣之勇。
引《孟子·梁惠王下》:「王請無好小勇。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王請大之!」
《三國演義·第二二回》:「顏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戰(zhàn)可擒。」
近血氣之勇
1.這位打小就聰慧絕倫,知道權(quán)衡進退,從不會逞匹夫之勇。
2.我常常有匹夫之勇的一瞬。
3., 大多數(shù)的人會認為,我一定瘋了,才會追鬼。實際上,是我的匹夫之勇和自以為是讓我昏了頭。
4., 從歷史的層面進行分析,唐雎憑借匹夫之勇震懾不可一世的秦王,并且要挾其保存安陵君的地盤,這從當時的軍事力量對比而言,近乎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