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難解紛
詞語解釋
排難解紛[ pái nàn jiě fēn ]
⒈ ?原指給人排除危難、解決糾紛,現指調解糾紛。
例夫國有諸侯之事,而能端委束帶,與賓客重,以排難解紛,徇國家之急。——宋·司馬光《答孔文仲司戶書》
英exclude difficulties and solve dispute;
引證解釋
⒈ ?戰國 時, 秦 圍 趙 邯鄲 急, 魏 使 辛垣衍 勸 趙 尊 秦 為帝。 魯仲連 以大義責 衍。秦 將聞之,為之退兵五十里。適 魏 兵救 趙,邯鄲 圍解。
引趙 欲封 仲連,仲連 辭曰:“所貴於天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見《戰國策·趙策三》、《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后因以“排難解紛”指為人排除危難或調解糾紛。 《舊唐書·張濬傳》:“若能此際排難解紛,陳師鞠旅,共誅盜賊,迎奉鑾輿,則富貴功名,指掌可取。”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書》:“天下有事,凡能擔當開拓,排難解紛,惟其才耳。”
明 楊儀 《李姬傳》:“﹝ 李嘉謨 ﹞能謙恭下士,排難解紛,以全善類。”
清 李漁 《意中緣·設計》:“況且排難解紛是我輩的常事,何足為奇!”
葉圣陶 《倪煥之》二二:“蔣如冰 出任鄉董已有四年,忙的是給人家排難解紛,到城里開會,訪問某人某人那些事。”
亦作“排患解紛”。 唐 崔知賢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詩 明 孫慎行 序:“遺形卻立,終希獨善之資;排患解紛,未洽隨時之義。”
清 吳偉業 《柳敬亭傳》:“其善用權譎,為人排患解紛率類此。”
國語辭典
排難解紛[ pái nàn jiě fēn ]
⒈ ?語本指為人解圍。清·李漁也作「排患解紛」。
引《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魯連笑曰:『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
《舊唐書·卷一七九·張濬傳》:「若能此際排難解紛,陳師鞠旅,共誅寇盜,迎奉鑾輿,則富貴功名,指掌可取。」
《意中緣·第二七出》:「況且排難解紛是我輩的常事,何足為奇?」
反挑撥離間 推波助瀾 火上澆油
分字解釋
※ "排難解紛"的意思解釋、排難解紛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他為人古道熱腸,找他幫忙排難解紛,絕對沒問題。
2.德高望重的老太太可是族裡排難解紛不可或缺的人。
3.她協助到她那里去的人排難解紛,給予忠告。
4.專業的財務部隊和保護職員隨便甚么時間為您排難解紛。
5.老里長很熱心,常為民眾排難解紛,深受里民敬重。
6.老里長很熱心,常為民眾排難解紛,深受里民敬重。
7.他為人古道熱腸,找他幫忙排難解紛,絕對沒問題。
8.德高望重的老太太可是族裡排難解紛不可或缺的人。
9., 他為人古道熱腸,找他幫忙排難解紛,絕對沒問題。
10.老里長很熱心,常為民眾排難解紛,深受里民敬重。
相關詞語
- shēng wù jiàng jiě生物降解
- pái cǎo xiāng排草香
- nán shàng jiā nán難上加難
- jiě jué解決
- nán tīng難聽
- pái háng排行
- nán dào難道
- huà jiě化解
- jiān nán艱難
- nán guài難怪
- kǔ nàn苦難
- tiáo jiě調解
- lǐ pái里排
- nán hū qí nán難乎其難
- nán yǐ難以
- yì lùn fēn fēn議論紛紛
- biàn nàn辯難
- ān pái安排
- jié jiě節解
- nán dé難得
- jiě yī yì rén解衣衣人
- tuī shí jiě yī推食解衣
- fēn fēn紛紛
- qǐ jiě起解
- jiě chú解除
- jí jiě集解
- nán tí難題
- pái liè排列
- kùn nán困難
- jiě mín xuán解民懸
- mù pái木排
- xíng lù nán行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