躡足
![躡足](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idian246352.png)
詞語解釋
躡足[ niè zú ]
⒈ ?放輕腳步走。
例他躡足溜到門口。
英lighten (one's step);
⒉ ?插足,等于說“出身”
例躡足行伍之間。——漢·賈誼《過秦論》
英take one's position in;
引證解釋
⒈ ?后以“躡足”指 劉邦 玩弄權術封 韓信 為 齊王 一事。
引《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 使者至,發書, 漢王 大怒,駡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 張良、陳平 躡 漢王 足,因附耳語曰:‘ 漢 方不利,寧能禁 信 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 漢王 亦悟,因復駡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 張良 往立 信 為 齊王。”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五:“淮陰侯廟,題者甚多,惟諫議 錢公昆 最為絶唱,曰:‘筑壇拜日恩雖厚,躡足封時慮已深。’”
明 常倫 《過韓信嶺》詩:“禍奇緣躡足,功大不容身。”
景耀月 《古詩》:“真王乃躡足,方寸諒難甘。”
⒉ ?頓足,踏步。
引三國 魏 曹植 《鞞舞歌·大魏篇》:“騏驥躡足舞,鳳皇拊翼歌。”
⒊ ?輕步行走貌。
引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繩妓》:“妓者先引長繩,兩端屬地,埋鹿盧繫之。鹿盧內數丈立柱以起繩,繩之直如絃。然后妓女自繩端躡足而上,往來倏忽之間,望之如仙。”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二折:“花陰里躡足行行,柳影中潛身等等。”
曹禺 《日出》第一幕:“這時由左面食物柜后悄悄爬出一個人,倚著柜子立起,顫抖著,躡足向門口走,預備乘機溜掉。”
⒋ ?置身;參與。
引漢 賈誼 《過秦論上》:“﹝ 陳涉 ﹞躡足行伍之間,俯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 秦。”
《周書·文帝紀論》:“太祖 田無一成,眾無一旅,驅馳戎馬之際,躡足行伍之間。”
柴萼 《梵天廬叢錄·東鷗詞》:“祥符 周星譽 尗云,抗手竹林之游,躡足 承明 之選。”
國語辭典
躡足[ niè zú ]
⒈ ?踩別人的腳,或以此表示有所示意。
例如:「躡足附耳」。
⒉ ?以腳尖著地,輕輕的走。
例如:「他躡足而過,深恐吵醒了熟睡的爺爺。」
⒊ ?參與其中。
引《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躡足行伍之閑,而倔起什伯之中。」
分字解釋
※ "躡足"的意思解釋、躡足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楊重躡足潛蹤走出自己所在的院子來到客棧前堂,這里也是靜悄悄一片,只有一個守夜的伙計正趴在門口的桌子上呼呼大睡。
2.我琢磨了一下,既然目的已經達到,便躡足屏息的走回自己的房間,連關門都是聲如細絲,好在兩個房間的距離不算近。
3.兩人躡足附耳的嘀咕了一番后,看向胡海波的眼神都變了,與開始的鄙夷相比,此時兩人滿臉的熱情高漲。
4.一夕,躡足屏息窺之,見一少年,著青半臂,藍綾衫,攜一卷背月坐,搖首吟哦,若有馀味,殊不似為祟者。
相關詞語
- mǎn zú滿足
- biǎn píng zú扁平足
- bǔ zú補足
- niè shǒu niè jiǎo躡手躡腳
- zú jié足節
- shí zú十足
- zú qiú足球
- zú shí足食
- shè zú涉足
- zú gàn足干
- hé zú何足
- bù zú不足
- zú chǐ jiā èr足尺加二
- chōng zú充足
- zú yī足衣
- zú shí zú bīng足食足兵
- qíng tóng shǒu zú情同手足
- zú shí fēng yī足食豐衣
- ān fèn zhī zú安分知足
- zhù zú佇足
- gāo zú高足
- xióng zú熊足
- jǔ zú qīng zhòng舉足輕重
- bào zú豹足
- āi jiān bìng zú挨肩并足
- yōu zú優足
- xuě zú雪足
- shì zú舐足
- niè qiāo躡蹺
- zú mò足陌
- niè yǐng cáng xíng躡影藏形
- bèi zú備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