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à kuǎn
注音ㄋㄚˋ ㄎㄨㄢˇ
繁體納款
⒈ ?歸順;降服。
⒈ ?歸順;降服。
引《文選·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加以納款通和,布德脩禮。”
李善 注:“納其款關之誠,而通其和好之禮。”
唐 張說 《裴公神道碑》:“俄而銜璧轅門,釋縛納款。”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一:“許定國 誘殺 高杰,遂與 李際遇 先后納款。”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半夏小集》:“納款、通敵的鬼蜮行為,一到現在,就好像都是‘前進’的光明事業。”
⒈ ?向敵人輸誠降服,投降歸順。
引南朝齊·魏收〈為矦景叛移梁朝文〉:「有苗納款,未勞征伐。」
《文選·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二》:「加以納款通和,布德修禮。 」
⒉ ?繳納款項。
例如:「請你到二號柜臺納款。」
1.元朝滅亡后,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西藏的世襲封主鎮西武靖王卜納剌攜帶元朝頒發的印信,率西藏諸部首領到南京向明朝納款,表示歸順。
2.我們干嗎得把這些尊遵紀守法的納稅良民所繳納款用來供養這些禽獸呢?這些畜*還不如死掉了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