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ín lì
注音ㄇ一ㄣˊ ㄌ一ˋ
⒈ ?民眾的人力、物力、財力。
英financial resources of the people;
⒈ ?民眾的人力、物力、財力。
引《左傳·昭公十三年》:“令尹 子期 請伐 吳,王弗許,曰:‘吾未撫民人,未事鬼神,未脩守備,未定國家,而用民力,敗不可悔。’”
《漢書·五行志上》:“今宮室崇侈,民力彫盡,怨讟并興。”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歲借民力,條之於版。”
宋 陸游 《行在春晚有懷故隱》詩:“舊人零落北音少,市肆蕭疏民力殫。”
鄒韜奮 《經歷·立場和主張》:“軍力必須和民力配合起來,才有動員全國力量一致對外的可能。”
⒉ ?人的體力。
引《禮記·月令》:“﹝季秋之月﹞乃命有司曰:‘寒氣總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
⒈ ?人民的財力、物力、勞力。
引《左傳·昭公十三年》:「未定國家,而用民力。」
1.他小心翼翼,如履春冰,用心修補因內亂外患而造成的衰微國勢;他信奉黃老的哲學,愛惜民力,無為而治,努力使江南重現草長鶯飛的蓬蓬生機。
2.載舟覆舟的思想,反映了古代一些有識之士對人民力量的認識。
3.他小心翼翼,如履春冰,用心修補因內亂外患而造成的衰微國勢;他信奉黃老的哲學,愛惜民力,無為而治,努力使江南重現草長鶯飛的蓬蓬生機。
4., 賦歛無度,以奪民財,多發繇役,以奪民時,作事無極,以奪民力,百姓愁苦,叛去其國,楚靈王是也;作干溪之臺,三年不成,百姓罷弊而叛,及其身弒。
5.載舟覆舟的思想,反映了古代一些有識之士對人民力量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