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比喻草野優游之性。
引宋 曾鞏 《初發襄陽攜家夜登峴山置酒》詩:“頗適麋鹿性,頓驚清興長。”宋 蘇軾 《次韻孔文仲推官見贈》:“我本麋鹿性,諒非伏轅姿。”
1.身不宜忙,而忙于閑暇之時,亦可儆惕惰氣;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攝之后,亦可鼓暢天機。鐘鼓體虛,為聲聞而招擊撞;麋鹿性逸,因豢養而受羈糜。可見名為招禍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學者不可不力為掃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