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iè qì
注音ㄇ一ㄝˋ ㄑ一ˋ
繁體蔑棄
⒈ ?見“蔑棄”。
⒈ ?亦作“蔑棄”。輕視,鄙棄。見“蔑棄”。
引《國語·周語下》:“上不象天,而下不儀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順時,不共神祇,而蔑棄五則。”
《三國志·魏志·曹爽傳》:“包藏禍心,蔑棄顧命。”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舊制一廢難復》:“今不知何時何人作俑,六科都給事,俱隨班駿奔于太廟中矣,此皆蔑棄舊規遺制之極。”
魯迅 《南腔北調集·“連環圖畫”辯護》:“我并不勸青年的藝術學徒蔑棄大幅的油畫或水彩畫,但是希望一樣看重并且努力于連環圖畫和書報的插圖。”
⒈ ?蔑視廢棄。
引晉·范寧〈王弼何晏論〉:「王何蔑棄典文,不遵禮度。」
1.理智可以制定法律來約束感情,可是熱情激動起來,就會把冷酷的法令蔑棄不顧;年輕人是一頭不受拘束的野兔,會跳過老年人所設立的理智的藩籬。莎士比亞
2.他居然產生了蔑棄自然、鄙夷自然的念頭。
3.理智可以制定法律來約束感情,可是熱情激動起來,就會把冷酷的法令蔑棄不顧,年輕人是一頭不受拘束的野兔,會跳過老年人所設立的理智藩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