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革裹尸

詞語解釋
馬革裹尸[ mǎ gé guǒ shī ]
⒈ ?用馬皮包裹尸體,指軍人戰(zhàn)死沙場(chǎng)。
英be wrapped in a horse's hide; death under shield; die on the battlefield;
引證解釋
⒈ ?見“馬革裹尸”。亦作“馬革裹尸”。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謂英勇作戰(zhàn),死于戰(zhàn)場(chǎng)。
引《后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dāng)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北齊 朱瑒 《與徐陵請(qǐng)王琳首書》:“誠復(fù)馬革裹尸,遂其平生之志;原野暴體,全彼人臣之節(jié)。”
《宋史·崔翰傳》:“臣既以身許國,不愿死於家,得以馬革裹尸足矣。”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記辛亥敗兵事》:“余刀俎餘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馬革裹尸幸矣!”
《東北人民抗日詩詞選·追悼歌》:“抱定決心甘愿效命疆場(chǎng),馬革裹尸誓不生回營(yíng)。”
亦作“馬革盛尸”。 金 何宏中 《述懷》詩:“馬革盛尸每恨遲,西山餓踣更何辭。”
亦省作“馬革”。 《隋書·李圓通陳茂等傳論》:“終能振拔污泥之中,騰躍風(fēng)云之上,符馬革之愿,快生平之心,非遇其時(shí),焉能至於此也。”
清 蔣士銓 《冬青樹·勤王》:“我 文天祥 官樹牙旗,志存馬革,敢不戮力勤王提兵破敵也。”
國語辭典
馬革裹尸[ mǎ gé guǒ shī ]
⒈ ?語出后死于戰(zhàn)場(chǎng)后,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比喻英勇作戰(zhàn),效命沙場(chǎng)。宋·辛棄疾〈滿江紅·漢水東流〉詞:「馬革裹尸當(dāng)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也作「裹尸馬革」。
引《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qǐng)擊之。男兒要當(dāng)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分字解釋
※ "馬革裹尸"的意思解釋、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 昔日馬革裹尸的悲慘已經(jīng)不在,幸福生活來臨了。閉上眼,那馬革裹尸,凄涼悲慘的場(chǎng)景仿佛就在眼前。沒有那些馬革裹尸的烈士們,怎會(huì)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2.馬革裹尸為帞汐宇嘔心瀝血傾情打造的靈異小說!17K小說網(wǎng)第一時(shí)間提供馬革裹尸最新章節(jié)以及馬革裹尸全文閱讀。
3.他為國鞠躬盡瘁,燕然勒功,經(jīng)他鍥而不舍的努力,國家終于恢復(fù)治安,他真是死而后已啊,但他死后被人陷害,馬革裹尸,真可惜。
4.他為國鞠躬盡瘁,燕然勒功,經(jīng)他鍥而不舍的努力,國家終于恢復(fù)治安,他真是死而后已啊,但他死后被人陷害,馬革裹尸,真可惜。
5., 閉上眼,那馬革裹尸,凄涼悲慘的場(chǎng)景仿佛就在眼前。
6., 我寧可馬革裹尸,也不愿忍辱偷生。
7.作為一名軍人,就是要保家衛(wèi)國,即使在戰(zhàn)場(chǎng)上馬革裹尸又有妨呢。
8., 昔日馬革裹尸的悲慘已經(jīng)不在,幸福生活來臨了。
9.即使腹背受敵也要血戰(zhàn)到底,即使馬革裹尸也要不屈不撓,即使兵挫地削也要重整旗鼓,征戰(zhàn)天下。
10., 我寧可馬革裹尸,也不愿忍辱偷生。
相關(guān)詞語
- gān shī干尸
- èr mǎ二馬
- luó mǎ羅馬
- tiān mǎ天馬
- mǎ lì馬力
- dùn shī遁尸
- yuè guāng mǎ月光馬
- mǎ bā èr馬八二
- mǎ kè馬克
- bǎo mǎ寶馬
- gé mìng jiā革命家
- cè mǎ策馬
- pǐ mǎ匹馬
- chuò lù mǎ綽路馬
- mǎ chē馬車
- lì mǎ立馬
- qí mǎ騎馬
- shàng mǎ上馬
- gǎi gé改革
- shī yōng尸饔
- mǎ bǎi liáo馬百鷯
- mǎ lǐ馬里
- mǎ bǎi liù馬百六
- mǎ lù馬路
- xiǎo mǎ小馬
- mǎ jiǎ馬甲
- gé mìng革命
- gé mìng jūn革命軍
- gé mìng zhàn zhēng革命戰(zhàn)爭(zhēng)
- qiān lǐ mǎ千里馬
- zhàn mǎ戰(zhàn)馬
- sī mǎ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