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uán suō
注音ㄌㄨㄢˊ ㄙㄨㄛ
繁體攣縮
詞性動詞
⒈ ?肌肉、腱、韌帶產生畸變或變形的瘢痕組織的持久性短縮。
英contracture;
⒈ ?蜷曲。
引《三國志·魏志·倉慈傳》“遙共祠之” 裴松之 注引三國魏 魚豢 《魏略》:“燉煌 俗,婦女作裙,攣縮如羊腸,用布一匹。”
宋 洪邁 《夷堅丙志·魚肉道人》:“黃元道 ……得風搐病,兩手攣縮不可展。”
《元典章·吏部六·儒吏》:“手腳攣縮,口鼻耳內皆有灰燼,委是生前被火燒死。”
沈從文 《牛》:“它那一只被木榔槌所敲打過的腿時時攣縮著,似乎不是一天兩日就會轉好。”
1.癱瘓早期,關節周圍肌肉松弛,切忌暴力活動。順序應從大關節到小關節,循序漸進,緩慢輕柔進行,多做與攣縮傾向相反的活動。
2.黃河雄壯廣博的身驅忽然被痙攣縮短,黃河似地下奔凸起來的巖漿,宣布無盡的宏偉轟鳴。
3.目的:探討纖維性頜間攣縮非手術治愈的可能性,尋求有效便捷的治療手段。
4.黃河雄壯廣博的身驅忽然被痙攣縮短,黃河似地下奔凸起來的巖漿,宣布無盡的宏偉轟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