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óng zhōng duì
注音ㄌㄨㄥˊ ㄓㄨㄥ ㄉㄨㄟˋ
繁體隆中對
⒈ ?東漢末,諸葛亮隱居隆中。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劉備三次往訪,詢以治世大計。諸葛亮分析天下形勢,提出占據荊益兩州,安撫西南各族,聯合孫權,整頓內政,俟機從荊益兩路北伐曹操的策略,以圖統一中國,恢復劉家帝業,史稱“隆中對”。
⒈ ?東漢 末, 諸葛亮 隱居 隆中。建安 十二年(公元207年), 劉備 三次往訪,詢以治世大計。 諸葛亮 分析天下形勢,提出占據 荊 益 兩州,安撫西南各族,聯合 孫權,整頓內政,俟機從 荊 益 兩路北伐 曹操 的策略,以圖統一 中國,恢復 劉 家帝業,史稱“隆中對”。
引明 蔣燦 《題杜少陵像》詩:“抗志 隆中 對,飢驅 蜀 道難。”
清 趙翼 《讀史》詩之九:“武侯 事 先主,身任帷幄籌。草草 隆中 對,后來語皆酬。”
⒈ ?東漢末諸葛亮隱居隆中,劉備曾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占領荊、益二州,聯合孫權,整頓西南各族等策略,史稱為「隆中對」。
1.有人相貌平常,可能就“抱荊山之玉,握靈蛇之珠”;有人別無長物,可能就胸有“隆中對”;就是穿得差的人,也是人,也有人的尊嚴。
2., 【三顧茅廬】劉備三顧茅廬,終于得見諸葛孔明,孔明一篇隆中對,令劉備如醍醐灌頂,不得不擊節贊嘆。劉備泣曰:恨不早見先生!只是先生隱居此間,怎么能對曹操、孫權及劉表等人形勢如此熟悉呢?孔明大笑,附耳道:我“悄悄關注”了他們。
3.其談笑風生,指點江山樣子,頗有些‘隆中對’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