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ín chí
注音ㄌ一ㄣˊ ㄔˊ
繁體臨池
⒈ ?《晉書·衛恒傳》:“漢興而有草書……弘農·張伯英者,因而轉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后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后因以“臨池”指學習書法,或作為書法的代稱。
⒈ ?后因以“臨池”指學習書法,或作為書法的代稱。
引《晉書·衛恒傳》:“漢 興而有草書…… 弘農 張伯英 者,因而轉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后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有練實先書,臨池真盡墨。”
宋 蘇軾 《石蒼舒醉墨堂》詩:“不須臨池更苦學,完取絹素充衾裯。”
明 沉德符 《敝帚軒剩語·名臣通畫學》:“前代名臣能臨池者多矣,鮮有以畫名者。”
清 葉名灃 《橋西雜記·黃忠端書孝經卷》:“夫人善臨池,代公作行草,幾奪真。”
呂叔湘 《漢字和拼音字的比較》:“書法一項,確是一種藝術。但是這是要有寫字的天分的人,再加上十年臨池的工夫,才會有成就的。”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三:“日記抄得很工整,字體遒勁,也可作臨池之用。”
⒈ ?俯視溪池。
引南朝梁·沈約〈休沐寄懷〉詩:「臨池清溽暑,開幌望高秋。」
⒉ ?東漢張芝學習書法的故事。參見「臨池學書」條。后用以稱學習書法。
1.王獻之若無臨池學書的刻苦精神,也不會成為大書法家。
2.王獻之若無臨池學書的刻苦精神,也不會成為大書法家。
3.應該來說,無論是在任上的,還是退下來的官員,出于興趣愛好,揮翰臨池,潑墨為畫,本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