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uì hèn
注音ㄎㄨㄟˋ ㄏㄣˋ
⒈ ?因羞愧而自恨。
例內(nèi)心深自愧恨。
英be ashamed and remorseful;
⒈ ?慚愧怨恨。
引漢 趙曄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光 心氣怏怏,常有愧恨之色。”
《晉書·王渾傳》:“﹝ 王渾 ﹞意甚愧恨,有不平之色。”
⒉ ?慚愧悔恨。
引《太平廣記》卷二六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葉法善》:“其僧愧恨,赴海而死。”
宋 葉適 《<羅袁州文集>序》:“余笑曰:‘罷是,則門戶冷落,患復(fù)不亟爾。’ 達文 頗愧恨。”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文清 愧恨地低下頭,緩緩朝臥室走。”
⒈ ?因羞愧而生恨。
引《儒林外史·第四〇回》:「破費了父親的產(chǎn)業(yè),實在不可自比于人,心里愧恨之極!」
英語ashamed and sorry, suffering shame and remorse
1.從此以后,三春愧恨難當(dāng),整天唉聲嘆氣,自怨自恨,隱身于虎穴瀑之后,再也沒有臉面見人。
2., 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