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ǒu zhū bǐ fá
注音ㄎㄡˇ ㄓㄨ ㄅ一ˇ ㄈㄚˊ
成語解釋
口誅筆伐
繁體口誅筆伐
⒈ ?口頭譴責,筆端討伐。
例他捐廉棄恥,向權門把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墦間識者羞。——明·汪廷訥《三祝記》
英condemn both in speeches and in writings;
⒈ ?用言語或文字宣布、聲討敵對者的罪行。也用于譴責壞人壞事。
引明 汪廷訥 《三祝記·同謫》:“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墦間識者羞?!?br />巴金 《軍長的心》:“你們作家用筆寫,我們用子彈、用手雷、用大炮寫。你口誅筆伐,我們奪取山頭。”
⒈ ?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fā)、譴責他人的罪狀。明·汪廷訥也作「筆誅口伐」、「口伐舌擊」。
引《三祝記·第一四出》:「他捐廉棄恥,向權門把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墦間識者羞?!?/span>
1.但也有不少民眾擔憂,如此一來,將加劇近年來遭到口誅筆伐的“土地財政”的流弊,最終進一步推高老百姓深以為苦的房價。
2.國王阿卜杜拉的行為和保守派的口誅筆伐,反映了對于重新定義婦女角色和傳統(tǒng)現(xiàn)代沖突的國內(nèi)矛盾。
3.儒家動輒口誅筆伐毒罵入骨,實在是一種陰暗心理,惡劣秉性。
4.這個反黨集團罪惡滔天,鐵案如山,理應受到全黨全國人民的口誅筆伐。
5.這個反黨集團罪惡滔天,鐵案如山,理應受到全黨全國人民的口誅筆伐。
6.監(jiān)管機構對網(wǎng)絡巨頭牢騷滿腹,有時進行暴風驟雨似的口誅筆伐。
7.當弊案爆發(fā)時,人人口誅筆伐那些監(jiān)守自盜的官員。
8.這個反黨集團罪惡滔天,鐵案如山,理應受到全黨全國人民的口誅筆伐。
9.不料時局多變,又臨厄運,引來了四十多天的口誅筆伐,并被下放到漢陽勞動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