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ě wù de
注音ㄎㄜˇ ㄨˋ ˙ㄉㄜ
⒈ ?必定,一定。
⒉ ?確實(shí),實(shí)在。
⒊ ?句中襯字,無義。
⒈ ?必定,一定。
引元 武漢臣 《生金閣》楔子:“非是您孩兒自夸得這自奬,我若是不富貴可兀的不還鄉(xiāng)!”
元 無名氏 《盆兒鬼》楔子:“我若是躲過呵,可兀的早回來!”
⒉ ?確實(shí),實(shí)在。
引元 李直夫 《虎頭牌》第二折:“你待要重相見面皮難。喒兩個再團(tuán)圓,可兀的路兒遠(yuǎn)。”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你這般對壘交鋒,到頭都總南柯夢,説甚軍功,可兀的與你身兒上元無用。”
元 吳昌齡 《張?zhí)鞄煛返诙郏骸澳憬袢障嗨既菀椎茫M不聞飽病可兀的最難醫(yī)。”
⒊ ?句中襯字,無義。
引元 楊顯之 《瀟湘雨》第二折:“則道是洞房花燭夜,金榜可兀的掛名時。”
元 張國賓 《薛仁貴》第二折:“哎,兒也,知他是甚風(fēng)兒足律律吹你可兀的到家來。”
⒈ ?語助詞,無義。
引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我雖不能勾朝云和暮雨,也強(qiáng)似流水可兀的泛桃花。」
元·無名氏《凍蘇秦·楔子》:「我直著奪得一個可兀的錦標(biāo)來。」
⒉ ?的確、實(shí)在。
引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二折》:「你待要重相見面皮難,喒兩個再團(tuán)圓,可兀的路兒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