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īng tiáo
注音ㄐ一ㄥ ㄊ一ㄠˊ
繁體荊條
⒈ ?荊樹枝條,性柔韌,古代用作刑杖;又可編制筐籃、籬笆等。
⒈ ?荊樹枝條,性柔韌,古代用作刑杖;又可編制筐籃、籬笆等。
引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釋五刑》:“人有小愆,法宜懲戒,擊以恥之……以小荊條為之。”
《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如今酒是開了,可還用我們倆一個人背上根荊條棍兒賠個不是不用呢?”
《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那個荊條考籃經了三十餘年的雨打風吹,煙薰火燎,都黑黃黯淡的看不出地兒來了。”
侯金鏡 《漫游小五臺·神游》:“編水果筐的荊條子,都得從 小五臺山 上往下運。”
⒈ ?荊木的枝條。可以編制筐籃等器具,古代也用為刑具。
引《福惠全書·卷一二·刑名部·問擬》:「不用荊條,徒流按年里起發。」
1.當他得知原因后自愧不如,便背上荊條親自登門謝罪,藺相如見此,感慨萬分,馬上扶廉頗起來,用他的心胸包容了他。從此二人不但為趙國立下汗馬功勞,他倆的事跡更為后人傳為佳話。
2.宿楚,指陳舊的荊條。后遂以“織楚成門”表示房屋簡陋。
3.為了防止別人的打擾,他在隱蔽處找了一個土墩坐了下去,呆呆地望著一溜兒開了粉白花兒的荊條棵兒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