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ǎn dài
注音ㄏㄨㄢˇ ㄉㄞˋ
繁體緩帶
⒈ ?寬束衣帶。形容悠閑自在,從容不迫。
⒉ ?猶解帶。
⒈ ?寬束衣帶。形容悠閑自在,從容不迫。
引《穀梁傳·文公十八年》:“姪娣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人緩帶。”
楊士勛 疏:“緩帶者,優游之稱也。”
《漢書·匈奴傳贊》:“使邊城守境之民父兄緩帶,稚子咽哺。”
《晉書·羊祜傳》:“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
宋 王安石 《次韻酬子玉同年》:“塞垣高壘深溝地,幕府輕裘緩帶時。”
⒉ ?猶解帶。
引《后漢書·鮑昱傳》:“初, 德 被病數年, 昂 俯伏左右,衣不緩帶。”
⒈ ?寬松衣帶。形容從容不迫,安舒自在的樣子。
引《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贊曰》:「而使邊城守境之民,父兄緩帶,稚子咽哺,胡馬不窺于長城,而羽檄不行于中國,不亦便于天下乎!」
三國魏·曹植〈箜篌引〉:「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
1., 西施歌舞,對舞者五人,長袖緩帶,繞身若環,曾撓摩地,扶旋猗那,弱如秋藥。女官內侍,執扇葆璇蓋、金蓮寶炬、紈扇宮燈二十余人,光焰熒煌,錦繡紛疊,見者錯愕。
2.輕裘緩帶,不鞋而屐,簡約云澹,超然絕俗,風流自賞,幾追仙姿。
3.熾牛尾以沖燕,竊虎符而救趙,為轟雷掣電之師;雅歌投壺以臨戎,輕裘緩帶而拒敵,乃鎮靜雍容之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