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岳
![方岳](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idian167926.png)
詞語解釋
方岳[ fāng yuè ]
⒈ ?亦作“方岳”。
⒉ ?四方之山岳。古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霍山(一指衡山)、北岳恒山。
⒊ ?指州郡。
⒋ ?傳說堯命羲和四子掌四岳,稱四伯。至其死乃分岳事,置八伯,主八州之事。后因稱任專一方之重臣為“方岳”。
引證解釋
⒈ ?見“方岳”。亦作“方岳”。
⒉ ?四方之山岳。古指東岳 泰山 、西岳 華山 、南岳 霍山 (一指 衡山 )、北岳 恒山。
引《書·周官》:“王乃時巡,考制度于四岳,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
孔 傳:“覲四方諸侯,各朝于方岳之下,大明考績黜陟之法。”
按,《舜典》“四岳羣牧” 孔穎達 疏:“《釋山》云:泰山 為東岳, 華山 為西岳, 霍山 為南岳, 恒山 為北岳。”
《左傳·昭公四年》“四岳” 晉 杜預 注:“東岳 岱,西岳 華,南岳 衡,北岳 恒。”
宋 蘇軾 《策略》五:“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厲……而五載一巡狩,朝諸侯於方岳之下。”
⒊ ?指州郡。
引《資治通鑒·魏明帝太和五年》:“寵 為 汝南 太守、 豫州 刺史二十餘年,有勛方岳。及鎮 淮南,吳 人憚之。”
南朝 陳 徐陵 《陳武帝下州郡璽書》:“卿等擁旄方岳,相任股肱。”
宋 葉適 《風雩堂記》:“今公久於侍從,勞於方岳,退而休之,無所復羨。”
清 姚鼐 《圣駕南巡賦序》:“王者兼覆九州,內撫畿甸,外察方岳。”
⒋ ?傳說 堯 命 羲 和 四子掌四岳,稱四伯。至其死乃分岳事,置八伯,主八州之事。后因稱任專一方之重臣為“方岳”。
引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時 殷仲堪 在門下,雖居機要,資名輕小,人情未以方岳相許。”
唐 楊炯 《瀘州都督王湛神道碑》:“遂罷方岳之官,仍居上臺之位。”
《續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七年》:“右丞受天子命,為方岳重臣,不思執弓矢討賊,乃欲自逸邪?”
明 何景明 《送熊廷振之楚藩》詩:“同榜衣冠照鄉里,十年名位登方岳。”
國語辭典
方岳[ fāng yuè ]
⒈ ?四岳。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
分字解釋
※ "方岳"的意思解釋、方岳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yuán fāng圓方
- běi fāng rén北方人
- yào fāng藥方
- fāng zhèng方正
- fāng bù方步
- shàng fāng上方
- luò luò dà fāng落落大方
- fāng cè方筴
- qián fāng前方
- fāng biàn方便
- fāng cè方策
- dí fāng敵方
- sì fāng guǎn四方館
- xià fāng下方
- zhōng fāng中方
- lì fāng立方
- hòu fāng后方
- fāng jí方籍
- fāng lüè方略
- shàng fāng jiàn尚方劍
- cháng fāng tǐ長方體
- fāng dū方都
- wài fāng外方
- wú fāng無方
- fāng shǐ方始
- wǔ fāng zhuàng五方幢
- tiān fāng guó天方國
- dì fāng zhì地方志
- tóng fāng同方
- lì fāng tǐ立方體
- gǔ fāng古方
- fāng chí方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