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ōng ěr bù wén
注音ㄔㄨㄥ ㄦˇ ㄅㄨˋ ㄨㄣˊ
成語解釋
充耳不聞
繁體充耳不聞
詞性動詞
⒈ ?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拒不聽取別人意見。
英turn a deaf ear to;
⒈ ?塞住耳朵,裝著沒聽見。形容故意不理會或不愿聽取別人的意見。
引清·李漁《奈何天·第三〇出》:「邊陲告急,司轉運者,充耳不聞。」
近置之不聞 置若罔聞 視而不見
反洗耳恭聽
1.面對嘲諷,李城充耳不聞,三步并作兩步的跑上臺階,進入靈法閣內。
2.他常自作主張地留下它所喜歡的東西。而對那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充耳不聞。
3.馬耳東風是比喻把別人的話當做耳邊風,充耳不聞,無動于衷,出自李白詩句“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4.沒有“每事問”的精神,看一切都司空見慣,即使問題找上門來、擺到面前,也會充耳不聞,見怪不怪,使思想工作陷入被動。
5.你要是一直對我的話充耳不聞的話總有一天你會失敗的。
6.伊麗莎白試圖充耳不聞,但是,禁不住想到達西對她家的反對是正當的。
7.如果你對我的告誡充耳不聞,你就會惹麻煩的。
8.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對于門外那些鐵了心的第七旅部隊,無論榮臻如何恐嚇威嚇都一副充耳不聞的模樣?面對這些油鹽不進的“叛軍”。
9.帶著充耳不聞的姿態來到這兒你不會學到任何東西的。
10.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里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改變自己說的話,不要再抱怨。改變你的言語,改變你的思維,你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威爾·鮑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