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áng dǎn
注音ㄔㄤˊ ㄉㄢˇ
繁體嘗膽
⒈ ?比喻刻苦自勵,發憤圖強。
⒈ ?比喻刻苦自勵,發憤圖強。參見“嘗膽臥薪”。
引唐 王維 《燕支行》:“報讎只是聞嘗膽,飲酒不曾妨刮骨。”
鄭觀應 《盛世危言·傳教》:“朝廷大度優容,小忿必忍;百姓天良尚在,嘗膽知仇。”
李云夔 《贈阮鼎南》詩:“沼 吳 有志頻嘗膽,興 楚 無人敢息肩。”
⒈ ?比喻刻苦自勵。參見「臥薪嘗膽」條。
引《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吳既赦越,越王句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唐·杜甫〈寄董卿喜榮十韻〉:「猛將宜嘗膽,龍泉必在腰。」
1.我們要學習古人臥薪嘗膽的精神,發憤圖強,振興中華。
2.他們臥薪嘗膽,逐鹿大洋,檢驗新裝備各種條件下的戰斗性能參數變化,千萬次不耐其煩地進行實彈演練確保劍鋒出鞘,兵不血刃。
3.在報仇雪恥前,我決定先過臥薪嘗膽的生活。
4.王選臥薪嘗膽十多年,從研制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到締造一流的企業集團,一身二任,取得了常人難以企及的輝煌成就。
5.在報仇雪恥前,我決定先過臥薪嘗膽的生活。
6.其中如伍子胥過昭關、專諸刺王僚、要離刺慶忌、申包胥復楚、臥薪嘗膽,都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
7.只有臥薪嘗膽,發憤圖強,才能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強國。
8.這種心不旁騖,懸梁刺股,臥薪嘗膽的進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難做到的啊。
9.從廣順關的互市回來后,陳峰心里就像貓爪子在撓一般:人家建州女真人養精蓄銳,臥薪嘗膽,為了戰爭無時不在準備著;而大明呢,驕傲輕敵。
10.只有臥薪嘗膽,發憤圖強,才能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