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è rán
注音ㄘㄜˋ ㄖㄢˊ
繁體惻然
⒈ ?哀憐貌;悲傷貌。
⒈ ?哀憐貌;悲傷貌。
引南朝 宋 周朗 《報羊希書》:“今天子……惻然動仁,欲使餘氓被惠。”
明 張居正 《乞宥言官疏》:“臣觀 臺 疏中,尚有垂白父母在家,臣實惻然憐之。”
朱自清 《兒女》:“下車時,看著他的害怕與累贅,很覺惻然。”
⒈ ?悲傷的樣子。
引《漢書·卷一〇·成帝紀》:「關東流冗者眾,青、幽、冀部尤劇,朕甚痛焉。未聞在位有惻然者,孰當助朕憂之!」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府尹聽說了這一篇,不覺惻然。」
1.一位悲痛欲絕的女性親屬在岸邊用顫抖的聲音哭喊著親人的名字,聞者無不惻然。
2.在這部戲里,有少年到男人的蛻變成長,有冷傲英雄的落寞與放逐,有令人惻然的兄弟情義,有英雄扼腕的豪邁蒼涼。
3.一位悲痛欲絕的女性親屬在岸邊用顫抖的聲音哭喊著親人的名字,聞者無不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