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

詞語解釋
采取[ cǎi qǔ ]
⒈ ?采納聽取;選取實施;采摘;收取。
例采取菱角。
英adopt; employ; take;
引證解釋
⒈ ?搜集選取;采用。
引《漢書·劉向傳》:“故採取《詩》《書》所載賢妃貞婦,興國顯家可法則,及孽嬖亂亡者,序次為《列女傳》,凡八篇,以戒天子。”
清 黃遵憲 《<人境廬詩草>自序》:“凡事名物名,切於今者,皆採取而假借之。”
⒉ ?采伐;采摘;開采。
引《元典章·戶部二·官吏》:“合用柴薪,斟酌周歲可用數目,於農隙時……差倩人力騐數採取。”
《水滸傳》第九八回:“葉清 后被 鄔梨 差往 石室山 採取木石。”
清 朱仕琇 《重游靈應峰記》:“峰上古木萬株,多產藥卉,邨人採取之。”
1. 采集;收取。 《漢書·王莽傳中》:“命縣官酤酒,賣鹽鐵器,鑄錢,諸采取名山大澤眾物者稅之。”
《后漢書·皇后紀上·光烈陰皇后》:“其日,降甘露於陵樹,帝令百官采取以薦。”
《續資治通鑒·元仁宗延祐七年》:“開 燕南、山東 河泊之禁,聽民采取。”
⒊ ?擇取;選用。
引漢 王充 《論衡·書解》:“能令其言可行,不能使人必采取之矣。”
唐 元稹 《<樂府古題>序》:“后之審樂者往往采取其詞,度為歌曲。”
清 顧炎武 《桃葉歌》:“越州 女子顏如花,中官采取來天家。”
國語辭典
采取[ cǎi qǔ ]
⒈ ?選擇取用。
引《漢書·卷三六·劉向傳》:「故采取詩書所載賢妃貞婦,興國顯家可法則,及孽嬖亂亡者,序次為列女傳,凡八篇,以戒天子。」
《水滸傳·第九八回》:「葉清后被鄔梨差往石室山采取木石。」
近選取 采納 采用
分字解釋
※ "采取"的意思解釋、采取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如果生活變得難以忍受,我們會想到改變我們的環境。但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改變,即改變我們的態度,我們甚至幾乎沒有想到過。下決心去采取這樣一個步驟,這對我們來說是太難了。維特根斯坦
2.蔣辦事素來果斷干練,當他意識到戴笠有權重震主之威時,立即毫不猶豫地采取抑制措施。
3.任何單位和個人采取非法手段逼迫群眾搬遷,都將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制裁。
4.英國在由產業革命引起的使人手足無措的社會弊病面前所采取的對策,在世界上仍是極為罕見的.
5.對此,黨中央、國務院見微知著、未雨綢繆,及時做出加強宏觀調控的決策和部署,果斷采取了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糧食生產,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的宏觀調控措施。
6.正確處理客戶投訴的原則:1、耐心傾聽客戶抱怨,堅決避免與其爭辯;2、想方設法平息抱怨,消除怨氣;3、要站在客戶立場上將心比心;4、迅速采取行動,先處理情感再處理事件。
7., 游擊隊常常采取秘密而神速的行動,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8.為了減輕小學生的負擔,有必要采取一些強制性措施。
9.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并決定人民幣不貶值。通過這一舉措,我們成功地克服了諸多困難。
10.而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