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ù chěng zhī tú
注音ㄅㄨˋ ㄔㄥˇ ㄓ ㄊㄨˊ
成語解釋
不逞之徒
⒈ ?為非作歹,不能得手的人。
例如有不逞之徒,想趁機搗亂,就殺頭不赦?!×帷端?/span>
英the unruly; desperado;
⒈ ?后因稱犯法為非的人為不逞之徒。
引《左傳·襄公十年》:“司馬、堵氏、侯氏、子師氏 皆喪田焉。故五族聚羣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br />《后漢書·史弼傳》:“外聚剽輕不逞之徒,內荒酒樂,出入無常?!?br />李賢 注:“逞,快也。謂被侵枉不快之人也?!?br />《南史·謝莊傳》:“容致不逞之徒,妄生矯詐。”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臺灣之役》:“爽文 借以糾約羣不逞之徒,嘯聚將起事?!?br />丁玲 《水》三:“如有不逞之徒,想趁機搗亂,就殺頭不赦。”
⒈ ?心懷不滿而鬧事的人。也作「不逞之人」。
引《后漢書·卷六四·史弼傳》:「外聚剽輕不逞之徒,內荒酒樂?!?/span>
英語desperado
1.潼關失守后,安祿山還沒有到長安,士民就逃入山谷,宮嬪哭著散匿逃亡,將相府第之家委棄的寶貨不可計數,不逞之徒成群結隊爭搶財物,一連幾日都搶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