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ǐ suì
注音ㄅ一ˇ ㄙㄨㄟˋ
繁體比歲
⒈ ?連年。
⒉ ?近年。
⒈ ?連年。
引《管子·樞言》:“一日不食,比歲歉;三日不食,比歲饑;五日不食,比歲荒。”
《漢書·衛(wèi)青傳》:“其后 匈奴 比歲入 代郡、雁門、定襄、上郡、朔方,所殺略甚眾。”
顏師古 注:“比,頻也。”
宋 蘇軾 《祭常山神文》:“而我州之民,比歲飢殍凋殘之餘,不復(fù)堪命。”
明 瞿佑 《歸田詩話·年老還鄉(xiāng)》:“元 末,天下擾攘,比歲饑饉。”
《清史稿·高宗紀(jì)四》:“庚申,以 甘肅 比歲偏災(zāi),免通省民欠籽種口糧倉穀。”
⒉ ?近年。
引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八:“今天下印書,以 杭州 為上, 蜀 本次之, 福建 最下。京師比歲印板殆不減 杭州,但紙不佳。”
宋 沉遘 《上殿札子》:“臣伏見朝廷比歲置官遣使,自京師達(dá)於天下,凡征賦之重、力役之眾,有所病於民者,悉寬除之。”
⒈ ?連年。
引《漢書·卷五五·衛(wèi)青傳》:「其后匈奴比歲入代郡、雁門、定襄、上郡、朔方,所殺略甚眾。」
宋·蘇軾〈祭常山神文〉:「而我州之民,比歲饑殍。凋殘之余,不復(fù)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