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
![筆墨](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idian163370.png)
詞語解釋
筆墨[ bǐ mò ]
⒈ ?我
例們的心情難以用筆墨來形容。
筆墨酣暢。
英words or writing;
⒉ ?筆和墨。
例淚珠和筆墨齊下。——清·林覺民《與妻書》
英pen and ink;
引證解釋
⒈ ?筆和墨。泛指文具。
引《漢書·揚雄傳下》:“上《長楊賦》,聊因筆墨之成文章,故藉 翰林 以為主人, 子墨 為客卿以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案上放著筆墨畫硯,磁器古董,都極其古雅而精致。”
⒉ ?指文字或書畫詩文作品。
引漢 王充 《論衡·亂龍》:“子駿 漢 朝智囊,筆墨淵海。”
宋 陳師道 《上曾樞密書》:“某不更遠引筆墨所載,直以 慶歷 以來耳目所及者明之爾。”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漢 魏 名人筆墨俱在, 淮南王 劉安 隸書最工,自 曹子建 以下,稍近 鐘 王 風格。”
聞一多 《關于儒、道、土匪》:“儒道交融的妙用,真不是筆墨所能形容的。”
⒊ ?謂寫字,畫畫,作文章。
引漢 王充 《論衡·超奇》:“觀 谷永 之陳説, 唐林 之宣言, 劉向 之切議,以知為本,筆墨之文,將而送之。”
清 沉復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吾父曰:‘媳婦既能筆墨,汝母家信付彼司之。’”
曹靖華 《飛花集·懷周恩來同志》:“這期間,我住在 重慶 郊外,每周三天在城,處理事務工作;三天在家,從事筆墨工作。”
國語辭典
筆墨[ bǐ mò ]
⒈ ?寫字用的筆和墨。
引《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聊因筆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為主人,子墨為客卿以風。」
近翰墨
⒉ ?比喻文章。
引漢·王充《論衡·亂龍篇》:「子駿漢朝智囊,筆墨淵海。」
《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但只是筆墨相與,他家銀錢大事,還不肯相托。」
⒊ ?親手寫的筆跡墨畫。
引南朝梁·庾肩吾〈書品論〉:「魏帝筆墨雄贍,吳主體裁綿密。」
《老殘游記·第三回》:「兩邊字畫多半是時下名人的筆墨。只有中間掛著一幅中堂,只畫了一個人。」
近翰墨
⒋ ?中國畫技法和理論上的術語,有時亦作中國畫技法的總稱。技法上,筆指鉤、勒、皴、點等筆法,墨指烘、染、破、積等墨法。
分字解釋
※ "筆墨"的意思解釋、筆墨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關于人性與階級性問題的筆墨官司就有意氣用事的成份。
2.這哪里是學術爭鳴,簡直是無聊的筆墨官司。
3.衡量文字哪里要增,哪量要減;考慮筆墨哪里該濃,哪里該淡,刪擊多余的字句,剪除蕪穢韻內容,使文章減輕負擔,避免冗長累敷。
4.中國古代的人性論者,由于囿于道德領域不能自拔,只看到了人性道德價值而忽視了人性的其它價值,以至于為性善和性惡打了兩千多年的筆墨官司也沒能對人性形成一個科學的評價。
5.當恩怨各一半我怎么圈攬,看燈籠血紅染尋仇已太晚,月下門童喟嘆昨夜太平長安,當天上星河轉我命已定盤,待絕筆墨痕干宿敵已來犯,我借你的孤單今生恐怕難還。
6.他們的杰作不僅僅表現了自然美和藝術美,更重要的是表現了畫家卓絕千古的人格,并不是單純追求筆墨技法的人可以望其項背的。
7.中國的筆有極大的表現力,因此筆墨兩字,不但代表繪畫和書法的工具,而且代表了一種藝術境界。
8.肩上斜挎一個布袋,見棱見角的,想是裝的筆墨紙硯等物,身后卻還背著一把長劍,不倫不類的很是滑稽。
9.蒙田冥思苦想創作了啟示人類的“隨筆”,弗洛伊德傾盡心血寫出了探索心靈奧秘的煌煌巨著,巴爾扎克夜以繼日描繪了人間畫卷,梵高飽蘸筆墨畫出了含蓄多姿的向日葵,曹雪芹嘔心瀝血描繪出了大觀園里的一夢紅樓。
10., 多年來,文人墨客打了不計其數的筆墨官司,其結果是越打越亂,把人們投進十里煙霧之中,連上帝也說不清楚。
相關詞語
- shí mò食墨
- wǔ sè bǐ五色筆
- yóu mò油墨
- jí mò瘠墨
- lì mò力墨
- mò shuǐ墨水
- dùn mò盾墨
- jī mò積墨
- shí mò石墨
- jí mò亟墨
- yí mò遺墨
- dòng bǐ動筆
- fèn bǐ奮筆
- jí mò即墨
- jìn zhū jìn mò近朱近墨
- zhān mò氈墨
- lǎn bǐ攬筆
- hú bǐ湖筆
- dāo mò刀墨
- bǐ jì筆偈
- dìng míng bǐ定名筆
- bǐ qiān筆鉛
- xuàn fēng bǐ旋風筆
- mìng bǐ命筆
- dà bǐ大筆
- mò jú墨菊
- gāng bǐ鋼筆
- bǐ tiē shì筆帖式
- bǐ shùn筆順
- xiǔ mò朽墨
- bǐ dǐ lóng shé筆底龍蛇
- mò miào tíng墨妙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