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á shí dé wǔ
注音ㄅㄚˊ ㄕˊ ㄉㄜˊ ㄨˇ
成語(yǔ)解釋
拔十得五
⒈ ?謂選拔人才而得其半數(shù)。
⒈ ?謂選拔人才而得其半數(shù)。
引《新唐書(shū)·張九齡傳》:“夫吏部尚書(shū)、侍郎,以賢而授者也,豈不能知人?如知之難,拔十得五,斯可矣?!?br />宋 陳師道 《謝胡運(yùn)使啟》:“謂拔十得五而可得其半,故匿瑕含垢而以求其長(zhǎng)致。”
《宋史·選舉志一》:“太宗 即位,思振淹滯,謂侍臣曰:‘朕欲博求俊彥於科場(chǎng)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為致治之具矣。’”
⒈ ?寬于拔擢,必能選得半數(shù)真才。也作「拔十失五」。
引《新唐書(shū)·卷一二六·張九齡傳》:「夫吏部尚書(shū)、侍郎,以賢而授者也,豈不能知人?如知之難,拔十得五,斯可矣?!?br />《文選·任昉·為范尚書(shū)書(shū)讓吏部封侯第一表》:「拔十得五,尚曰比肩,其余得失未聞?!?/span>
近拔十失五
1.選拔人才,要堅(jiān)持寧缺勿濫的原則,寧肯拔十得五,甚至拔十得一,也不要濫竽充數(shù)。
2.選拔人才,要堅(jiān)持寧缺勿濫的原則,寧肯拔十得五,甚至拔十得一,也不要濫竽充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