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āi qī
注音ㄞ ㄑ一
繁體哀慼
⒈ ?悲痛傷感。
英sorrow;
⒈ ?見“哀戚”。亦作“哀慽”。亦作“哀慼”。悲痛;悲傷。
引《孝經·喪親》:“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
《漢書·王商傳》:“﹝ 商 ﹞居喪哀慽。”
漢 應劭 《風俗通·愆禮·公車徵士汝南夏甫》:“祖載崩隧,又不能送,遠於哀慼者矣。”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叔夜有道之士》:“夫哀戚之心存於中,則絃手犂然而不諧,此理之必然者。”
《元典章·禮部三·禁治居喪飲宴》:“父母之喪,至於哀慼。”
明 高明 《琵琶記·一門旌獎》:“從別后倍哀戚,況家中音信稀。”
沈從文 《從文自傳·辰州》:“見到這些新奇光景,小小心中升起一分無言的哀戚。”
⒈ ?悲傷、哀痛。
引《禮記·檀弓下》:「喪禮,哀戚之至也。」
《三國演義·第四回》:「居喪哀戚,言不以邪。」
英語sorrow, grief
法語tristesse, chagrin
1.過分的哀戚是摧殘生命的仇敵,適度的悲傷是對于死者應有的情分。莎士比亞
2.孔子與顏回情同父子,當顏回英年早逝時,至圣先師發出的感嘆是何等的悲壯與哀戚。
3.過分的哀戚是摧殘生命的仇敵,適度的悲傷是對于死者應有的情分。莎士比亞
4., 無奈流浪的旅程,讓悲傷增添愁苦哀戚的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