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é zī
注音ㄓㄜˊ ㄗ
繁體摺子
詞性名詞
⒈ ?用紙折疊而成的冊子,多用來記賬。
英booklet in accordion form with a slipcase, used for keeping accounts, etc.;
⒈ ?即奏折。
引《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二回:“怎么外官這們利害,咱們在京里看御史們的摺子,總覺言過其實,若像這樣,還有天日嗎?”
清 陳天華 《警世鐘》:“當初 曾國藩 做翰林的時候,曾上過摺子,説把詩賦小楷取士不合道理。”
⒉ ?折迭而成的紙冊,封面封底多用厚紙,多用以記帳。
引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升遷·辭鄉紳》:“宜命禮房,將本治鄉紳……居恒往來者,通行查開摺子送宅。”
張天翼 《從空虛到真實·報復》:“這是一個銀行的折子。”
孫犁 《澹定集·<善闇室紀年>摘抄》:“父親在十字街一家面鋪,給我立了一個折子,中午在那里吃。”
⒊ ?用竹篾或蘆葦編織,用以圈儲糧食的長席。
引《儒林外史》第二二回:“第二日清早, 卜誠 起來,掃了客堂里的地,把囤米的摺子搬在窗外廊簷下。”
⒈ ?以白紙折疊而成的冊子,分全折五開半及半折三開半兩種。封面和封底加貼厚紙,外加硬套。多用于記帳或開列清單等。也作「折子」。
1.枯萎凋零中的皮影戲較為幸運,徐匯康健街道目前已重組康健藝術團桂林皮影戲隊,除了排練一些短小的折子戲外,還排練一些傳統皮影戲的連臺本戲。
2.其中一個莊丁打燃火折子,點燃一根木棒,就將著插在墻頭上,不料,火光卻引來一只綠色似金龜子一般的飛蟲來。
3.逯魯曾博聞強記,對民間這些喜聞樂見的折子戲,自然是了熟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