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ū dàng
注音ㄅㄨ ㄉㄤˋ
繁體逋蕩
⒈ ?離職游蕩;散漫游蕩。
⒉ ?流散。
⒈ ?離職游蕩;散漫游蕩。
引《漢書·丙吉傳》:“吉 馭吏耆酒,數逋蕩。”
顏師古 注:“謂亡其所供之職而游放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長亭》:“公子數逋蕩,家庭頗不相安。”
胡樸安 《中華全國風俗志·新疆·迪化人之生活狀況》:“其游氓之逋蕩者,則聚而博奕,強者拔刀相向,弱者或破產,吏不能禁。”
⒉ ?流散。
引《新唐書·李杰傳》:“以採訪使行 山南,時戶口逋蕩,細弱下戶為豪力所兼, 杰 為設科條區處,檢防亡匿;復業者十七八。”
⒈ ?曠職游蕩、逃亡。
引《漢書·卷七四·丙吉傳》:「吉馭耆酒,數逋蕩,嘗從吉出,醉歐丞相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