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ī shā
注音ㄓ ㄕㄚ
⒈ ?亦作“支殺”。亦作“支煞”。
⒉ ?戲曲中常用的形容詞詞尾。
⒊ ?赼趄,行走困難貌。
⒈ ?亦作“支殺”。亦作“支煞”。
⒉ ?戲曲中常用的形容詞詞尾。
引元 關(guān)漢卿 《拜月亭》第二折:“閃的他活支沙三不歸,強(qiáng)交俺生扢扎兩分張。”
元 關(guān)漢卿 《玉鏡臺》第四折:“他如今做了三謁茅廬,軟兀剌走向前來,惡支煞倒退回去。”
元 馬致遠(yuǎn) 《黃粱夢》第二折:“誰教你貪心兒愛他不義財(cái),今日箇脫空須敗,惡支沙將這等罪名揣。”
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第三折:“恰捧著個(gè)破不剌碗內(nèi),呷了些淡不淡白粥,吃了幾根哽支殺黃韲。”
清 洪昇 《長生殿·合圍》:“這一員莽兀喇拳毛高鼻,那一員惡支沙雕目胡顏。”
⒊ ?赼趄,行走困難貌。
引元 李致遠(yuǎn) 《還牢末》第二折:“把 僧住 支殺的拖將去,連 賽娘 合撲的帶了一交。”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勸農(nóng)》:“泥滑剌,腳支沙,短耙長犂滑律的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