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ōng yùn
注音ㄊㄨㄥ ㄩㄣˋ
繁體通韻
⒈ ?見“通韻”。
⒈ ?亦作“通韻”。
⒉ ?謂音樂聲韻通和。
引《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亹亹通韻,跡不蹔停。”
呂向 注:“言善謀所進,如音樂聲韻通和。”
⒊ ?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韻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詩時可以互押。如“平水韻”中“東”、“冬”可以相通,“支”、“微”亦可相通等。古體詩通韻較為寬廣,近體詩則受嚴格的限制。見“通韻”。
引章炳麟 《訄書·述圖》:“文辯反覆而無徵驗,樂府通韻而違今古。”
自注:“既非今韻,又非古音, 吳棫 毛奇齡 以來,其流緐矣。”
⒈ ?互相通用的韻。作古詩時常用,如東、冬、江相通,支、微、齊、佳相通。
1.他精通韻律,首創《六聲韻學》,書畫、篆刻均有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