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ān wēi
注音ㄐ一ㄢ ㄨㄟ
繁體艱危
詞性形容詞
⒈ ?艱難險阻。
英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confronting a country;
⒈ ?艱難危急。
引三國 魏 曹丕 《寡婦賦》:“惟生民兮艱危,於孤寡兮常悲。”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一:“方艱危時,臣等當一切貶損。”
清 曾國藩 《復陳右銘太守書》:“第恐精力日頽,無補艱危,止速謗耳。”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題<芥子園畫譜三集>贈許廣平》:“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⒈ ?艱難危險。
例如:「國家處境艱危,大家必須同仇敵愾,共渡難關。」
1.從此之后前后百戰從無敗績,無論在何等艱危之下都能生還的人,即使在同儕中也被目為傳說。
2.人生處世,應當匡救時局的艱危,以實現自己的抱負,怎么能為柴米油鹽等家庭瑣事了此一生呢?秋瑾
3.“國難日亟,希兄移至*彎,共濟艱危,為盼!”宋子文基于盛意難卻,曾于1950年3月,專程赴臺報聘,短暫訪臺數日。
4.利劍代表法律至上,以追求社會正義維護公道;蛇代表謹慎、敬畏與穩健;大象代表保護普羅蒼生的雄厚實力,象征不懼艱危、摘奸發伏、堅韌不拔。
5.人生處世,當匡濟艱危,以吐抱負,寧能米柴瑣屑終身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