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ǎi lán
注音ㄘㄞˇ ㄌㄢˊ
繁體採蘭
⒈ ?喻選拔俊逸。
⒉ ?《詩·小雅·南陔序》:“孝子相戒以養(yǎng)也……有其義而亡其辭。”晉束晳《補亡詩》之一:“循彼南陔,言采其蘭。眷戀庭闈,心不遑安。”后因以“采蘭”喻盡孝養(yǎng)親。
⒈ ?喻選拔俊逸。
引《晉書·皇甫謐傳》:“陛下披榛採蘭,并及蒿艾,是以 皋陶 振褐,不仁者遠。”
⒉ ?參見“南陔”。參見“南陔”。
引《詩·小雅·南陔序》:“孝子相戒以養(yǎng)也……有其義而亡其辭。”
晉 束晳 《補亡詩》之一:“循彼南陔,言采其蘭。眷戀庭闈,心不遑安。”
后因以“採蘭”喻盡孝養(yǎng)親。 唐 白居易 《思歸》詩:“薄俸未及親,別家已經(jīng)時,冬積溫席戀,春違採蘭期。”
唐 許堯佐 《柳氏傳》:“榮名及親,昔人所尚,豈宜以濯浣之賤,稽採蘭之美乎?”
1. 《文選·束晳〈補亡詩·南陔〉》:“循彼南陔,言采其蘭。眷戀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采蘭,以自芬香也。循陔以采香草者,將以供養(yǎng)其父母,喻人求珍異以歸。”
后因以“采蘭”謂供養(yǎng)父母之事。 唐 韓愈 《孟生詩》:“采蘭起幽念,眇然望東南。”
宋 梅堯臣 《汝南江鄰幾》詩:“且奉采蘭養(yǎng),應(yīng)無抱玉啼。”
⒊ ?指 晉 束晳 的《補亡詩·南陔》。
引唐 韓愈 《送汴州監(jiān)軍俱文珍詩》:“曉日驅(qū)征騎,春風(fēng)詠采蘭。誰言臣子道,忠孝兩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