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ē zhōng
注音ㄍㄜ ㄓㄨㄥ
繁體歌鐘
⒈ ?即“編鐘”,古代銅制打擊樂(lè)器。
例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宋·蘇軾《石鐘山記》
英percussion instrument in ancient times;
⒈ ?伴唱的編鐘。
引《左傳·襄公十一年》:“鄭 人賂 晉 侯……歌鐘二肆。”
杜預(yù) 注:“肆,列也。縣鐘十六為一肆。二肆,三十二枚。”
孔穎達(dá) 疏:“言歌鐘者,歌必先金奏,故鐘以歌名之。 《晉語(yǔ)》 孔晁 注云:‘歌鐘,鐘以節(jié)歌也。’”
晉 左思 《魏都賦》:“元?jiǎng)着?管敬 之績(jī),歌鐘析邦君之肆。”
南朝 宋 鮑照 《數(shù)詩(shī)》:“七盤(pán)起長(zhǎng)袖,庭下列歌鐘。”
⒉ ?歌樂(lè)聲。
引唐 李白 《魏郡別蘇明府因北游》詩(shī):“青樓夾兩岸,萬(wàn)家喧歌鐘。”
前蜀 韋莊 《病中聞相府夜宴》詩(shī):“滿(mǎn)筵紅蠟照香鈿,一夜歌鐘欲沸天。”
⒈ ?古代歌唱時(shí)敲擊出聲作為節(jié)奏的鐘。
引《左傳·襄公十一年》:「歌鐘二肆。」
唐·孔穎達(dá)·正義:「言歌鐘者,歌必先金奏,故鐘以歌名之。」